小孩改名改姓,是不是只要媽媽想幫小孩更改,就能直接向戶政機關去申請呢?
20 May, 2025
問題摘要:
無論是未成年階段經由父母協議變更,還是成年後的個人選擇,皆應慎重考量,避免對未來產生無法挽回的影響。總之,姓氏的變更不只是法律上的行政程序,更攸關個人身分的認同與家庭情感的連結,法制設計的初衷亦是要保障個體發展的尊嚴與穩定,因此若真有需要進行更改,務必要在充分理解法律規定與後果的情況下再行決定,確保每一項變動都是深思熟慮後最符合當事人與子女長遠利益的選擇。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依據民法第1059條的規定,關於未成年子女姓氏的選擇,其實並沒有硬性規定必須從父姓或母姓,而是由父母雙方在孩子出生登記時以書面約定決定要從哪一方的姓氏。這項規定體現法律對於性別平等與家庭自主決定權的尊重,不再拘泥於傳統觀念,而是給予父母平等決定權。
在孩子出生登記當下,父母只要雙方達成共識並簽署書面約定,即可為孩子選擇姓氏,無論是父姓或母姓皆可。然而,如果孩子的姓氏已經依法登記完成,往後要再變更姓氏,就會依照孩子當時是否成年而有不同處理方式。
首先,若孩子尚未成年,則父母若希望更改子女姓氏,例如從父姓改為母姓,或反之,仍然必須由父母雙方以書面方式再次達成變更約定,不能由一方單方面決定,這項機會也僅限一次,亦即在未成年期間若已經更改過姓氏一次,便不得再因父母意見再度變更,除非符合特定的法定事由。
其次,若子女已經成年,成年子女具有完全行為能力,便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變更姓氏,這時則無須再取得父母的書面同意,僅需本人親自攜帶相關身分證明文件前往戶政事務所辦理更改登記即可。
但此種情況下,變更姓氏的機會僅限一生一次,不同於更改名字仍有多次變更的空間,因此成年子女在考慮是否更改姓氏時應謹慎評估,避免因一時衝動而影響日後的法律身分認定。再者,若父母雙方無法對子女姓氏的變更達成協議,或有特定家庭狀況導致無法進行書面約定,則可以透過法院聲請變更。
此類聲請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例如父母離婚、父母一方或雙方過世、父母生死不明已逾三年、父母之一長期未盡保護教養之義務等,且變更姓氏的申請亦須符合理由正當、對子女利益無害的原則。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亦會以子女之最佳利益作為裁量的基準點,確保姓氏的變更不會對子女的身心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並有助於子女在生活、就學、人際關係上的穩定與認同感。
綜合上述,子女姓氏的變更在法律上設有相當明確的規範與程序,不論是父母自行協議、子女成年後自我決定,或是透過法院聲請,核心精神皆是尊重個人意願、保障子女利益,同時也避免姓氏遭到濫用變更。
尤其當事人若是成年之後才有意更改姓氏,更須格外謹慎,因為這樣的變更只能使用一次,一旦變更完成後就無法再輕易回復原姓,若有日後家庭和解、身分認同改變等情況時,可能會無法再調整。
因此,無論是未成年階段經由父母協議變更,還是成年後的個人選擇,皆應慎重考量,避免對未來產生無法挽回的影響。總之,姓氏的變更不只是法律上的行政程序,更攸關個人身分的認同與家庭情感的連結,法制設計的初衷亦是要保障個體發展的尊嚴與穩定,因此若真有需要進行更改,務必要在充分理解法律規定與後果的情況下再行決定,確保每一項變動都是深思熟慮後最符合當事人與子女長遠利益的選擇。
-家事-親屬-親子關係內容-子女姓氏-改子女姓氏
(相關法條=民法第1059條)
瀏覽次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