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子女之姓氏?

23 Apr, 2017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依民法第1059條規定:「父母於子女出生登記前,應以書面約定子女從父姓或母姓。子女經出生登記後,於未成年前,得由父母以書面約定變更為父姓或母姓。子女已成年者,經父母之書面同意得變更為父姓或母姓。前二項之變更,各以一次為限。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且有事實足認子女之姓氏對其有不利之影響時,父母之一方或子女得請求法院宣告變更子女之姓氏為父姓或母姓:一、父母離婚者。二、父母之一方或雙方死亡者。三、父母之一方或雙方生死不明滿三年者。四、父母之一方曾有或現有未盡扶養義務滿二年者。」而依姓名條例第六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夫妻離婚,未成年子女姓氏與行使親權之父或母姓不同者,得申請改姓。是故,夫妻離婚時,其未成年子女姓氏與行使親權之父或母姓不同者,將可申請改姓,此將使未成年子女在父母離婚後可改從母姓。

 

惟此修正並不因此即代表離婚並撫育子女之一方,即可單純因主觀認定變更姓氏對子女較為有利,即可以此作為聲請,仍須具備一定證據,證明此變更符合子女最佳利益,如原有姓氏之父母未盡扶養義務或有其他足以使子女難堪之行為,方得准許。如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2年度家親聲字第440號家事裁定:「聲請人復未能提出方芃文改從母姓最符合未成年子女利益之具體事證,倘遽然變更未成年子女方芃文之姓氏為母姓,容有不利於未成年子女人格正常發展,對未成年子女而言,並不符合其最佳利益;故綜此,聲請人聲請變更未成年子女方芃文之姓氏為母姓,核與前揭規定不符,為無理由,應予駁回。惟日後如發生具體事證,可認變更姓氏對未成年子女有利,而有變更姓氏之利益及必要時,自得再為變更姓氏之聲請,附此敘明。」。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2年度家親聲字第198號民事裁定:「末審酌我國國情重視家族、血緣,姓氏不僅具有社會人格之可辨識性,更代表家族制度之傳承,關係人既有固定探視聲請人,業如前述,顯見關係人對於聲請人尚有父子關懷之情,更難謂聲請人與「韓」姓家族已失去社會生活之聯結。況聲請人之母自始至終未舉證證明有何事實可認聲請人更改母姓「田」對聲請人較為有利情事,是聲請人聲請變更姓氏為母姓「田」,於法尚有未合,應予駁回。」

 

因此,若離婚後想將子女改從你的姓氏,除依1059條第2項與前夫(妻)約定;另一種是依1059條第5項請求法院宣告變更子女姓氏。簡單來說,法院決定是否變更姓氏,必須於裁定理由中交代變更子女稱姓對於子女是有好處,或不變更對於子女是有壞處,如子女與原有姓氏相處狀況均是重要參酌依據,關於聲請事由的部份應具體書寫,如雙方已經離婚及說明維持原姓對孩子本身造成了哪些不利的影響,並盡量闡述得合情合理之理由,以說服法官即可,若真的不會寫,建議請律師來協助你撰寫,以順利取得改姓的資格。

 

此依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2年度家親聲字第789號民事裁定:「經查,聲請人所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有戶籍謄本等件為證,並經紀文媗到庭敘明希冀改從母姓等語,是本院審酌上情,考量紀文媗由其母即聲請人扶養照顧,其父紀詠程長期未負擔未成年子女生活費用,亦已於100年5月31日過世,而未成年子女紀文媗與父親家族幾無互動往來,自可認紀文媗變更姓氏從母姓對其較為有利。是聲請人本件請求,經核並無不合,依法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所示。」。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3年度家親聲字第179號民事裁定:「本件聲請人江婷萱自出生時起均由母親及其娘家照顧,聲請人之生父未曾負擔任何扶養費用,亦未予以探視,而生父之家族親戚同樣未曾探視、聯絡聲請人,且聲請人之母親現已再婚,並生有一女,以聲請人目前之姓氏與母親、妹妹不同,確實較易引起他人之疑問。顯見「江」姓與聲請人之社會生活已長期失去聯結關係,聲請人確實與父親家族已失去身分認同感,變更為母姓亦可去除聲請人一家三姓致遺外界以異樣眼光之情形,應認變更其姓氏,符合聲請人之最佳利益。是本件聲請,經核並無不合,爰准變更其姓氏如主文所示。」


瀏覽次數:208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