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未成年監護制度
瀏覽次數:7414
未成年人的親權及監護權具有類似的作用,行使、負擔未成年人養育照顧的權利及義務。親權是由父母共同或其中之一對未成年子女行使及負擔;而監護權則是在父母都無法行使親權時,由父或母的遺囑指定或法院指定之監護人行使及負擔,法律上,父母均無法行使親權的情形通常是父與母同時有死亡、生死不明,或是入獄服刑之情形。 ...
-
監護權意義?誰來行使監護權比較好?
瀏覽次數:59
問題摘要: 法院在判定未成年子女監護權時,核心考量是以子女的最佳利益為優先,並非單純基於父母的意願或經濟能力。在離婚案件中,監護權爭議往往使訴訟過程更加複雜,然而,父母應理解監護權不僅是法律上的權利,更是一種對子女負責的義務。法院會依據多重因素綜合判斷,包括子女的年齡、健康狀況、與父母的情感關係、父母的教育能力、...
-
祖父母有探視權嗎?
瀏覽次數:47
問題摘要: 祖父母若希望與孫子女保持聯繫,目前只能透過與父母溝通協調,或透過無監護權父母的探視安排間接進行。若因特殊情形欲主張直接探視或扶養返還,仍需具備具體事實依據與法律地位,並可輔以社會局等機關之協助介入,以符合法律規定並確保兒童最佳利益。 律師回答: 祖父母是否享有探視孫子女的權利,在我國法律上...
-
未成年人為什麼要有法定代理人?
瀏覽次數:41
問題摘要: 成年人因心智尚未成熟,法律特別設計限制行為能力制度與法定代理人制度,一方面避免其因未充分判斷而陷入不利交易,一方面又保留其在一定條件下可從事法律行為的彈性,使其得以逐步培養自我判斷與責任承擔能力。此外,在代理機制的設計上,亦以父母作為最基本的法定代理人,並以監護人作為替代機制,以維持保護機能之延續與穩...
-
監護是什麼?有其他法律方式可以搭配此項制度嗎?
瀏覽次數:40
問題摘要: 監護制度的目的在於替那些因年幼或心智障礙無法為自己做主的人,提供法律上的保護與生活支持,不僅能保障其個人尊嚴與生活品質,也有助於維持社會秩序與家庭和諧。而無論是法院選任的監護人或是事前約定的意定監護人,其核心原則皆是以受監護人之最佳利益為依歸,並受法院監督,避免濫權或財產被挪用的風險。安養信託是一套結...
-
父死母失蹤 她該由誰監護?
瀏覽次數:37
問題摘要: 依照民法第1091條及第1094條以下規定,法院將依法定順序,於合適人選中選定監護人,順序如下:第一順位為與未成年人同居之祖父母,其與未成年人共同生活,通常具備一定的親情連結與照顧經驗,因此優先考量;第二順位為與未成年人同居之兄姊,若兄姊已成年且具備穩定生活能力與親屬關懷責任感,法院亦可能酌情認定其適...
-
沒錢萬萬不能?-淺談實務親權酌定考量因素
瀏覽次數:23
問題摘要: 是否能成為適當的親權行使人,不單只是法律上的地位,更是一份長期、全面且責任重大的角色。取得親權並非只是一種「勝訴」的象徵,更意味著需要為子女生活、教育、醫療、財產管理等各面向負起實質責任。因此,法律不僅保障父母的權利,更強調其義務,尤其在離異狀態下,雙方應跳脫情感紛爭,從子女角度出發,誠實面對彼此的教...
-
單親爸過世 小孩監護權該歸誰
瀏覽次數:18
問題摘要: 民法對於未成年子女在父母皆無法擔任監護人時所設之監護機制,既有明確的順位條文,亦提供法院高度裁量空間,以「子女最佳利益」為導向做出具體個案判斷,防止因監護人安排不當而導致子女生活失序或財產受損。同時,對於有心照顧子女之親屬而言,也提供合法途徑以取得監護資格,保障孩子在逆境中依然有穩定成長環境。因此,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