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父母處分未成年子女的不動產之法律限制,有那些?
瀏覽次數:4118
問題摘要: 父母處分未成年子女不動產的相關法律限制和保護措施。以下是您提到的一些主要觀點和法律原則的摘要:未成年子女財產的法定保護,未成年子女的財產享有特別的保護,父母在處理這些財產時必須遵循嚴格的法律規範。法院可以指定特別代理人來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利益。父母代理權的限制,父母在處理未成年子女的財產時,代理權受到限...
-
父母是否可以代理子女作保人?
瀏覽次數:3682
問題摘要: 為確保了未成年人的權益和利益不受損害,特別是在財產和契約方面。父母作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其行為應當符合子女的利益,否則可能被視為無效。對於保證行為,父母不能代表未成年子女進行不符合其利益的保證行為,因為這與民法對於未成年人財產保護的規定相違背。在父母代表未成年子女進行保證行為的問題上,雖然過去的...
-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親權具體內容為何?
瀏覽次數:2526
問題摘要: 父母保護教養義務旨在為子女提供一個全面發展的關係,使其能夠健康成長,成為有責任、有能力的社會成員。關於父母身份上的照護權利和義務為法律對於家庭成員間關係保障,旨在確保未成年子女的福祉和合法權益得到充分的照顧。 律師回答: 民法第1084條第2項規定:「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
-
什麼是「特別代理人」?如何聲請選定特別代理人?
瀏覽次數:1898
問題摘要: 特別代理人制度的設立旨在保障無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和未成年子女在法律程序中的權益,避免因行為能力的缺失或利益衝突而造成不公平對待或重大損害。民法第1086條和民事訴訟法第51條的規定,當父母作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時,若其行為與子女的利益相衝突,或當無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因未進行監護宣告無人代理訴訟時,法院...
-
未成年子女贈與問題
瀏覽次數:259
問題摘要: 當父母欲將財產贈與限制行為能力的子女時,由於贈與對子女而言是「純獲法律上利益」,因此不會受到「禁止自己代理」的限制,該贈與行為可以直接生效。但當受贈子女為無行為能力人時,則因其無法自行表達許諾,可能導致贈與無效。然而,考量到法律保護未成年子女的立法精神,通說認為應該對民法第106條進行目的性限縮,使該...
-
父母不可以隨便幫小孩拋棄繼承
瀏覽次數:65
問題摘要: 未成年子女之繼承權與財產權應受法律嚴格保障,法定代理人非基於子女利益,不得為其拋棄繼承權,亦不得透過允許行為規避法律對未成年人財產的保護規範。即便在程序上由未成年人本人簽署拋棄繼承聲明,而後法定代理人加註允許,該拋棄行為的法律效力仍應依據實質審查標準,視其是否符合未成年子女的最佳利益而定。若拋棄繼承行...
-
法定代理人代替未成年人聲請拋棄繼承,法院會准許嗎?
瀏覽次數:50
問題摘要: 當法定代理人以形式理由聲請未成年子女拋棄繼承,而法院發現其動機與結果均不利於子女,或可疑涉及自己代理、利益衝突等法律爭點時,法院即有責任依法駁回該聲請,以確保民法與非訟事件法之立法意旨得以具體實踐,並確保未成年人的繼承權益不受侵害。因此,在對於這類拋棄繼承的審查上,法院應確實依據非訟事件法第32條第1...
-
法定代理人是什麼?
瀏覽次數:50
問題摘要: 法定代理制度的核心精神在於「保護與補充」,即透過代理人的協助與審慎判斷,彌補未成年人或無行為能力人在法律行為上的能力不足,讓其在未具備完全行為能力前仍可安全參與社會活動與交易關係。民法對於法定代理制度的規範不僅建構出明確的法律邊界與責任歸屬,更實質保障弱勢者的權益與生活安全,使法律能夠真正在現實生活中...
-
父將兩棟房屋分別贈送給其八歲之子及六歲之女,請問該贈與契約之效力如何?
瀏覽次數:49
問題摘要: 父親將房屋贈與給八歲兒子的契約有效,因為八歲兒子屬於限制行為能力人,其接受贈與屬於純獲法律上利益,無須法定代理人同意即可獨立為之。而父親將房屋贈與給六歲女兒的契約,儘管涉及自己代理的問題,但基於目的性限縮的解釋,仍應認定為有效。因此,本案兩份贈與契約均為有效,受贈人皆可依法取得贈與房屋的所有權。然而,...
-
一位母親的心聲:「如果我走了,法律能保障孩子的權益嗎?」
瀏覽次數:44
問題摘要: 儘管離婚後父親在法律上可能回復子女的法定代理人地位,但若其行為有悖子女最佳利益,法律亦提供足夠的保障機制,確保未成年子女不因父母的過錯而遭受二度傷害。這不僅體現出法律對兒童身心與財產安全的高度重視,也強調「子女最佳利益」作為核心判斷標準的重要性。法院在審理相關聲請時,將綜合考量父母的教養能力、行為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