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Oct

    家庭暴力防治保護對象為何?誰算是家庭成員?

    問題摘要: 家庭暴力防治法之保護對象涵蓋各類家庭成員及其未成年子女,並擴及16歲以上未同居之親密關係者,旨在全面防止及處理家庭暴力,保障受害人身體、心理及經濟安全...

  • 28
    Oct

    家庭暴力涉及刑事更影響法官判決子女親權

    問題摘要: 家庭暴力不僅涉及刑事責任,更直接影響親權裁定,法院在處理此類案件時,會將受害人及子女之安全置於首位,並透過法律手段預防二次傷害,確保子女成長環境安全,...

  • 28
    Oct

    家庭暴力無所不在,遭遇恐怖情人/炮友怎麼辦?

    問題摘要: 面對恐怖情人或炮友的暴力控制,被害人完全不需要再隱忍或依賴傳統觀念,法律早已提供正當途徑來維護安全與尊嚴,只要善加利用保護令制度、報警機制與司法訴訟,...

  • 28
    Oct

    家庭暴力受害者有哪些求助管道?113專線是什麼?

    問題摘要: ,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求助管道包括113專線、地方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駐地方法院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醫療院所、警察機關及社會福利單位,受害者可依需求...

  • 28
    Oct

    家暴一定要走向離婚才是正確嗎?

    問題摘要: 家暴未必一定要走向離婚才是正確,但離婚確實是多數家暴案件中最能保障被害人安全與尊嚴的選擇。離婚與否不應有唯一答案,而應依據具體情況作出判斷。如果加害人...

  • 28
    Oct

    家暴中的的精神暴力該如何認定?

    問題摘要: 家暴中的精神暴力認定需兼顧法律、心理與社會多重視角,透過證據蒐集、被害人陳述、司法裁量與社會支持體系,確保受害人能獲得適時保護與救濟,使家庭不再成為暴...

  • 28
    Oct

    家暴夫不願簽字離婚,妻該怎麼做?

    問題摘要: 婚姻並非無條件忍耐的牢籠,家庭暴力一旦發生,受害者完全有權透過法律途徑爭取解脫。法院在審理過程中,亦展現出對受害者權益的高度保護,強調即使被告缺席,也...

  • 28
    Oct

    家暴行為有哪些?碰到時該怎麼辦?

    問題摘要: 家庭暴力的防治需要多方合作,受害人、旁人、社會資源及司法機關共同參與,確保被害人能獲得即時協助及長期保護,減少傷害並促進家庭及社會和諧,勇於求助與保護...

  • 28
    Oct

    家暴法所欲規範的家庭暴力行為範圍

    問題摘要: 家庭暴力防治法所欲規範的家庭暴力行為範圍,係針對家庭成員間具有習慣性或傾向性的不法侵害,包括身體、精神、性及經濟層面,並結合廣義家庭定義及保護令制度,...

  • 28
    Oct

    家暴法對家庭暴力予以明確定義及犯罪化

    問題摘要: 法院審理家庭暴力案件會考量行為頻率、持續性、傷害程度及對受害者生活與心理的影響,以判斷是否屬法律所規範之家庭暴力行為,被害者可透過報案、申請保護令及社...

 Top